我和关门山有缘,去年看了赛事三周年的报道,对其完赛奖牌和“巴图鲁”精英扳指的设定颇为欣赏。“巴图鲁”,满语“勇士”的意思,是封号,也是对勇武不屈精神的褒奖。用“巴图鲁”来比喻在崇山峻岭中穿行,克服重重艰险,超越自我的越野跑者,太贴切不过了。
年初,在北京户外览会上,我看到了“关门山”的展位,不但看到了象征精英选的“巴图鲁”扳指,还看到了冠军奖杯“八旗铁骑”。细细摩挲,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向往随着指尖的感觉越来越强烈。组委会人员一句话,“来吧,不会让你失望的。”“诺!”。
媳妇儿临时有事,不能一块来本溪参加比赛了,遗憾。
对于我这样很少离开城区,进山跑越野赛的路痴来说,组委会的接待工作真是太到位了。火车到了沈阳北站,坐上组委会大巴直达本溪县小城镇的组委会酒店,领物,参加技术分析会,一站式服务,省心,贴心。
听完分享会,溜达到入住酒店,然后用组委会提供的餐券去喝羊汤。我喝一碗,替媳妇喝一碗。未曾开赛,心潮已澎湃。酒店和饭店门口的大旗,颇有聚啸山林的快意。
清晨4点起床,4点半饱餐战饭,坐上摆渡车进山。
抵达起点,和好友,“越野大神”牛姐姐汇合,整理比赛装备,接受牛姐姐的赛前指示和“训导”。由于装备不熟,越野手表联接手机,把手表调成比赛模式,都是牛姐姐帮我弄得。
6点准时出发。
跟随大队人马小跑进山,翻过长长的台阶,我和牛姐姐走散了。山路很陡,很原生态,路上很多碎石,树枝。
越走越快,越走越开心,看到齐腰的树干横在路中间,单手一撑树干,直接翻过去,颇有武当梯云纵的感觉,很快达CP1,吃吃喝喝,打卡上路。
进入两座海拔最高的两座山峰了,越来越有比赛的劲头了,呼吸变得沉重,双腿用力尽力攀爬。赛道美,绿树蓝天,小溪潺潺。山上,树林里,感觉不到人类的痕迹。
山路越来越陡,旁边不时有选手靠在树干上大口喘气,我感觉还好,实在累了,就停下来喘口气,喝口水,照几张周围的美景,大脑停止了思维,心里完全舒展,人融入了周围的绿色,时间停滞了,所做的就是纯粹的攀登。
到山顶了。开始下山,山脚处溪水声越来越大,溪水汇聚成小河,“
CP2在山脚下小河旁,小河边是溪水汇聚成的瀑布,进站大口吃喝,最重要的是照相,把美景照下来发给媳妇,让她在家分享越野的快乐。
看到牛姐姐啦!
“”哈哈哈,来来来,合影一张。“
”“要出发?”
“你先走,我再照会。”
“你往上爬吧,我给你照几张”
“我一会追你”。
心情舒畅啊,人生得意须尽欢。
“志愿者朋友,帮我再照一张,对对对,挨着指示牌照一张。”
嘚瑟够了,出发,下面是攀着岩石逆瀑布而上,直达山顶。
渐渐地,呼吸变得沉重了,小腿肚的肌肉越绷越紧,不会要抽筋吧,歇会缓缓。走走,停停,大腿肌肉也开始绷紧了,怎么回事?!有点害怕了,不能在抽在半山腰啊,上不去下不来。
不能勉强了,感觉两条腿太僵了,就停下来歇会,再爬,再停,经历了数不清的的循环,到山顶了。下坡跑也开始感觉不对了,跑一小段,就因为大腿的酸疼被迫停下来走一会,遇到横在路中间的树干,翻不过去了,只能抬起一条腿,骑在树干上,再把另一条腿搬过树干。下山开始变得艰难和漫长了,终于到CP3了,没有追上牛姐姐。
从CP3出来是大约8公里的水泥路面,基本都是下坡路,公路跑,我的最爱,容易跑出速度省时间。
蓝天白云青山,很美,也很晒。在午后骄阳的暴晒下,跑了3公里就跑不动了,腿再次感觉僵硬,对抽筋的恐惧再次袭来,不得不跑跑走走,后来变成了快走。身上不停的出汗,没有风,没有树荫,每走10分钟就要喝几口水,煎熬。戴上耳机,听着快节奏的音乐,在“精神兴奋剂”作用下,终于再次进山了。
翻过一座小山,赶到了CP4。
水袋灌水,找志愿者要个一次性手套,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葡萄干坚果,还有榨菜。背包里已经没有能量胶和盐丸了,心里时刻有一根弦紧绷着,千万不要脱水,不要电解质紊乱。补给站中的每种补给品都要尽量利用。胃感觉空空的,可能是因为一直没正经吃东西。慢慢吃了几根黄瓜条,感觉好多了,还好没有胃痉挛。补给站中有个烤串的大哥,现场为选手烤羊肉串和豆皮。羊肉串已经没有了,不想等的,吃了两串豆皮出发。
地图显示,翻过两座不高的山,就到下一个打卡点了。腿感觉不再僵硬了,还有些轻松的感觉。翻过第一座小山,压力不大。 开始翻越第二座山,小路很陡,但不像前面那些山的路况那么“野蛮”。
腿上的疲劳感再次袭来,小腿肚感觉越来越绷紧,大腿酸疼感也越来越明显。每次休息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,休息时间确越来越长,呼吸沉重,看到路中间的石头和路边的大树,都想靠着喘口气歇一下。喝水已经没有计划性了,走几步就想大口喝水。最感到绝望的是,一直在往上爬,就是看不到山顶,抬头看都是浓密的绿色和树叶间透下来斑驳的阳光。
路好像没有尽头,时间却在不停的流逝,下一个打卡点的关门时间是17点30,已经快17点了,山顶的迹象没看到,蛇倒是看到了,一条手指粗的蛇,钻进了路边的草丛,等反应过来,只看到蛇身的后半截在草丛外游动,很快就消失在草丛中。
没有恐惧,只有疲劳,我马上给自己制定了休息规范,再往石头上坐或树上靠时,一定要先用登山杖先敲敲。
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,我怎么觉得现在比蜀道还难,我根本看不到天。感觉爬不动了,算了算时间,估计要被关门了。现在遇到横在路中间的齐腰高的树干,我干脆直接跪在地上,手脚并用的钻过去,实在是没有体力翻过去了。
头顶上感觉一下豁亮了,到山顶了。
看看时间,17点整,没机会了吗?
坐在山石上,把背囊中和水壶中的水全部喝光,尽量减轻下山负担。半个小时下山,通过一段不知具体多长的机耕路面,赶到补给点,比赛还能继续。 但是,拼尽全力争取到下一个赛段,自己是否还有能力通过后面的打卡点?地图显示,后面的那座山更高更陡,后面还有更艰苦的台阶路段。更让心里感觉恐惧的是,后面的赛段,毫无疑问是“夜战”,20点前通过CP6,22点前通过终点,夜间在山中穿行,这样的路况,如果抽筋被困山中……。
不想了,后面的情况看天意了。
全力前进,下山!冲!
只要不是特别陡的坡路,一路跑过,感到大腿肌肉力量不足时,就用登山杖撑一下或抓一下小树干缓冲一下,大腿特别酸疼时,变成快走,酸疼稍缓解,立刻跑起来。 不为按时通过打卡点,只为不留遗憾。
到山脚了,17点18分。
看到工作人员了。
“还有多远?”“2.5公里!”,还有12分钟,快跑,不能停! 这段是下坡土路,每跑一步,都能明显感觉到对大腿肌肉的冲击,登山杖的作用出来了。每迈一步,登山杖都能缓解一些酸痛。看来,动物四肢奔跑还是挺科学的,我可能算不上特别高级的进化。转过一个弯,工作人员用手一直,“上坡就到了”。 拼了,冲刺了!冲上坡,没看到补给点啊?!一片小平地,什么也没有,只有一个哥们一脸茫然的站在那。
“我们被关门了?”
“嗯”
“补给站的棚子呢?”
“都拆了”
“咱们怎么回去?”
“不知道。”
这下踏实了,不用夜战了,比赛在40公里处结束了。
在这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我毫无仪式 感的被关门,终止了比赛。用手撑着膝盖,看着汗水一滴滴的落在脚下,没有失望,有的只是疲惫和一丝丝失落。
工作人员的车把我们带回了终点。在车上,我开始感觉一阵阵恶心,最后一段冲刺的带来的反应。 起点,现在变成了终点,终点线上拉起了撞线布带。趴在广告牌边,看着一位位选手冲线,心里有羡慕,有不甘,有很多很多种假设,也有更多的祝福和掌声。
大家一起跑过了那么漫长而艰苦赛道道,为完赛选手们在赛道上表现出的坚韧和执着鼓掌,他们配的上“巴图鲁”称号,配的上完赛奖牌上象征荣誉的孔雀翎。
祝福每一位选手,每个坚持梦想,超越自我的选手,不论是完赛还是退赛,都是“勇士”。感谢缘分让我们同场拼搏,也期待缘分让我们再次赛道相聚。 感谢每一位赛事志愿者的辛苦付出,是你们让比赛成为一种“完美体验”。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好友牛姐姐,她在每一个打卡点都等待了我十多分钟,导致夜里8点半才通过终点,由于在路上摔了一跤,造成了后背比较严重的挫伤,祝你早日康复。
组委会说“生死看淡,不服来干。关门山,就问你服不服?”
“服了,今年!”
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有不同见解,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。来源:爱燃烧 — http://iranshao.com/diaries/385312
回应
回应
回应
回应
回应